從化位于廣州北部,不但旅游資源豐富,美食也非常出名,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從化五道菜了,來從化游玩的人都會尋找著五道菜,今天小編為你整理從化五道菜指的是哪幾道!
從化五道菜是指那些菜
1、香葉烏鬃鵝
古時候,從化有個員外,員外有個女兒,聰明秀麗,有錢有面的人紛紛托媒,女兒卻偏偏要嫁給一個農村小伙子亞牛。員外無奈,便說:“老夫最愛吃鵝,誰的鵝最好吃,我就把女兒許配給誰!”員外一言既出,富貴人家紛紛找肥鵝,請名師,反復烹制。亞牛家窮志不窮,也要“競爭上崗”,就賣柴買鵝花(鵝苗)。他母親天天趕著小鵝到野外吃草(吃草長大的鵝叫草鵝)。吃鵝選婿的日子到了,富貴人家請名師、用珍貴藥材配料制作,吹吹打打,披紅掛綠,把一只只大肥鵝送到員外府上。亞牛卻買不起上等香料,情急生智,到村邊摘下一把雞心黃皮葉,又上山去摘下一把山桂葉,舂爛加些蒜茸、自家的糯米酒等,混合做配料,用大瓦煲文火·好,用個舊竹籃挑往員外家,富人見了,紛紛發笑。誰知一揭煲蓋,香氣襲人,味冠群鵝,員外大喜,不得不將女兒嫁給亞牛。
2、呂田大肉
呂田大肉是從化歷史悠久的一道名菜,它有三個特點:一是大而方正;二是爽而不膩;三是香而色紅。提起呂田·大肉,要追溯到幾千年前。呂田是嶺南人類的發祥地之一,出土了不少新石器時代的文物,位于呂田的獅象巖遺址是古人類聚居的地方。古人類用的是石器,切肉當然是大塊。呂田的“土著”民風淳樸,之后遷來的客家人熱情好客,所以肉也切得大大方方,保持新石器時代的遺風。呂田人以肥為美,喜食肥肉,但太肥膩的肉不好吃,也不宜多吃。于是聰明的呂田人想出了好辦法:一是選用上好的五花腩;二是用瓦鍋煮水先將部分油脂去掉,撈起晾干;三是慢火蒸肉,把流出的油脂去掉;四是用豆角干墊底再蒸,吸附油脂。大凡喜慶筵席,呂田人必上大肉。為了增加喜慶吉祥的氣氛,便采用山上的香葉和老抽混合作配料,成品肉色帶紅,香氣四溢。呂田·大肉與東坡肉相似,但風味不同。
3、泥走地雞
從化的泥·走地雞起源于“乞丐雞”(粵語“乞衣雞”)的故事。話說從前有個乞丐,在路上見到一只狐貍咬著一只雞,乞丐一棍打跑了狐貍,撿起只大雞,雞頸被狐貍咬傷了。乞丐抱著雞往前走,看見一條小山村,于是入村見人就問:“雞是誰的?”,見無人認領,乞丐于是在路邊煮雞吃。時值冬天,割了稻子,稻田曬得干裂,表面一層泥好像一片片瓦。乞丐把一片片泥瓦砌成一個爐子,爐里堆起柴火,把爐子燒得通紅。乞丐把雞連毛糊上爛泥巴,就近摘了芋頭葉,把泥雞包好,放入紅爐中,將爐子上部的泥片壓碎,全雞封好。爐子漸漸涼了,乞丐把雞掏出,芋頭葉焦了,爛泥巴干硬了。乞丐把泥一剝,泥粘著雞毛成片拔下,雞肉奇香無比,一陣香風吹入小村,村民一見,有人盛飯,有人拿米,跑出來同乞丐換塊雞肉吃。從此,泥·雞的做法就傳開了。
4、流溪大魚頭
1961年9月12日,郭沫若暢游流溪河水庫(又叫流溪湖)。即興作了幾首好詩。水庫漁業隊派船到湖心70多米深的水下網了幾條大魚,飯堂用從化特香的紅蔥頭炮制。郭沫若連連舉筷,大贊:“好吃!好吃!” 流溪河水清質純,碧波蕩漾,湖光山色,魚也特別鮮美,大魚頭更是上品。山中負離子多,連做配料的香菜也與眾不同。從化,流溪魚頭就成了解放后從化的一道新名菜。
5、桂峰釀豆腐
桂峰山,海拔1034米,是呂田境內的一座名山,也是從化流溪河的發源地之一。傳說很久很久以前,有幾個云游四海的高僧,路過呂田,就上桂峰山,受到當地村民盛情款待,奉上當地盛產的黃豆和豆腐。高僧說:“黃豆、豆腐食無數,四處不及桂峰好。” 高僧發現桂峰山空氣好、水質好、土質好,還是石炭巖地帶,加上豆種不同,長出來的黃豆粒小皮青。高僧贊曰:“真乃精品也,善哉,善哉!”高僧繼續考察制豆腐的工具和制作方法,發現當地人家是把黃豆放在青色的花崗巖石磨中手磨。高僧又問:“山上不見青巖,此青石磨何來?”當地人說:“有一天電閃雷鳴,狂風暴雨,轟轟巨響,山巖裂開,極深處露出青石,十分光潔,后來用繩索將石工放下去開采,制成石磨,磨出來的豆漿特別鮮滑,制成豆腐特別滑嫩,且不易破碎。”高僧嘆曰:“奇哉!奇哉!桂峰水流出呂田河,呂田墟周圍的村莊也家家學會了磨豆腐,桂峰豆腐便發展成呂田豆腐了
來從化旅游,吃五道菜,沒有比這個更享受的事情啦,周末趕緊安排上!
以上信息由廣州天馬國際旅行社整理編輯,歡迎訪問廣州天馬國際旅行社了解更多,廣州天馬國際旅行社服務熱線 020-8370 6702從化旅游,廣東到從化旅游價格,從化旅游攻略,從化旅游資訊